“灯舞贺冬奥”国家级非遗涉灯类传统体育传统舞蹈项目线上展示活动之三:青田鱼灯舞
发布时间:2022-2-6 来源:中国彩灯博物馆
历史起源
青田鱼灯舞是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鱼灯类传统民间舞蹈,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它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被誉为“天下第一鱼”。它主要流传于浙江省青田县,是青田渔文化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籍贯青田的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曾将当地鱼灯中鱼的种类和数量加以发展,同时以大量阵图融入其间,由此形成带有军事操习风格的青田鱼灯舞。青田鱼灯舞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草创时期、雏形时期、成型时期、成熟时期和辉煌时期。古时,青田先民在稻田中养鱼,收成时以鱼饭祭祀天地神明,形成“尝新饭”习俗,这是产生鱼灯的源泉。《青田县志》中有记载:“上元节市巷皆悬灯。”自唐朝置县以来,每逢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青田先民都有在自家门口挂彩灯、贴对联的习俗。到了南宋时期,挂鱼形灯的习俗在青田更加盛行,但当时的鱼灯还是鱼形的灯笼,尚未形成鱼灯舞,只是草创时期的青田鱼灯舞,可以视为青田鱼灯舞的起源。
舞蹈特色
01表演形式
每逢喜庆节令,青田乡村的民众都要进行鱼灯舞表演。届时领队手举长柄大红珠,参演者各举鱼灯一盏,按举红珠者所吹哨子的指挥走出各种阵图。表演开始时多用“进门阵”,行进时以“编篱阵”为基本阵图,高潮时则分出“春鱼戏水”、“夏鱼跳滩”、“秋鱼恋浒”、“冬鱼结龙”等阵图,最后以“鲤鱼跳龙门”结束。
02艺术风格
青田鱼灯舞是扎根在青田乡土的山水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与乡土文化一脉相承的四大风格。
(1)淳朴的乡土民俗风格;
(2)独特的军事操习风格;
(3)丰富的阵图变化风格;
(4)洒脱的人鱼合一风格。
03动作特征
舞蹈动作则根据鱼的生活习性设计,演出时以锣、鼓、镲、钹等为伴奏乐器,演员包头巾、系腰带、扣护腕、打包腿,打扮得与古代武士相似。
04人员配置
青田鱼灯队一般有单珠和双珠两种,单珠领队的队伍人数为奇数,以十五人、十七人、十九人、二十人为一队;双珠领队的队伍人数为偶数,以十六人、十八人、二十人、二十二人为一队。因各地情况不同,青田鱼灯队在人数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固定的模式。
05表演道具
青田鱼灯舞的主要表演道具为鱼灯,青田鱼灯多模仿江河溪涧中鲫鱼、草鱼、鲢鱼、塘鱼等淡水鱼类制成,鱼灯主要用杉木作灯柄,竹篾扎骨架,皮纸糊鱼身,彩纸贴鱼鳞。整个鱼灯着色大胆,色彩以金红翠绿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灯舞种类
按灯彩外形区分,灯舞主要包括:
模拟动物的龙灯舞、狮子灯舞、鱼灯舞、蚌灯舞、蝴蝶灯舞、百鸟灯舞;
模拟花卉的荷花灯舞、菊花灯舞、蜡花灯舞;
其他灯舞:船灯舞、车灯舞、云灯舞、绣球灯舞等。
传承保护
01传承价值
青田鱼灯舞的阵图风格特色鲜明,对其他舞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青田百鸟灯、百兽灯、龙凤灯、走马灯等传统民间灯舞艺术就从青田鱼灯舞中吸收了部分舞蹈阵图,如“四角循”“剪刀阵”“双龙喷水”“单龙喷水”“烧香阵”“跳龙门”等。
02传承状况
在现代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传统的青田鱼灯舞开始走向衰落,表演技艺、道具制作、音乐伴奏等方面的人才日渐减少,急需保护。
03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青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获得“灯舞(青田鱼灯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08年6月7日,灯舞(青田鱼灯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4代表性传承人
郭秉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