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舞贺冬奥”国家级非遗涉灯类传统体育传统舞蹈项目 线上展示活动之九:无为鱼灯

   发布时间:2022-2-12   来源:中国彩灯博物馆

无为鱼灯是安徽省无为县民间流传的传统灯舞。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三十民间都要玩鱼灯。

历史起源

无为鱼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传说,北宋时,包公到陈州放粮回朝后,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敬供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当地的民间习俗,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如村里有传染病流行或农作物遭遇虫害,都要玩鱼灯许愿还愿,将鱼灯作“神灵”来驱恶、赶魔、求平安。当地民间俗谚:“烧香打醮,抵不上红灯一绕。”认为鱼灯是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

艺术特色

1、表演程序:无为鱼灯表演程序分为“鲤鱼跳龙门”“摆阵保安泰”“逗跃情戏水”“欢舞盛世代”四大部分。

表演之前,锣鼓响起,玩鱼灯的人们向摆放在堂前的天宫像下跪叩头,随后各自拿起属于自家的鱼灯,按顺序走出堂屋。玩灯人左右摆动着手中的鱼灯来到池塘“取水”,所谓“取水”,就是将鱼灯拿到水塘边,由一人负责在每条鱼嘴上象征性地洒上水,寓意“如鱼得水”,也是财源滚滚如流水的象征。取水完毕,一对童子在前方开道,锣鼓齐鸣,开始踩街。刹那间,喧天的锣鼓声和震耳的鞭炮声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整个村子喧腾起来了。随着绵延不断的锣鼓响声,8名小伙身着蓝对襟,腰扎红绸带,手举鱼灯左右摆动碎步圆场。然后,双双相抱平游转圈游场。忽然,领头鲤鱼作“鹞子翻身”跃至场中间,即“鲤鱼跳龙门”。接着,8条鱼鱼尾相对,鱼头朝外,整体同向转圈作“沿口”,即鱼游在水面与水面成平行线的呼吸动作和两两相对的“亲嘴”动作,表示协同生存抵挡八面来风。随后,借鉴军事操练中的“摆龙门阵”“破四门”“争食得食”“兵分四路”等阵容,形成时进时退、时起时伏、时而反扑、时而腾跃和上下翻滚的场面。特别是节奏加快时,场面犹如千军万马。下一部分,即“逗跃情戏水”,主要通过“海棠花”“打抖”“内戏水”“外翻花”等鱼和鱼之间的相互逗打追逐、嬉戏等场面,表达情、逗、爱、乐的情绪。接下来用“叠子”“撒金线”等表现鱼的结合和撒子等。最后,全场用“单跳”“雷沙”“翻泡”等似鱼儿成群结队的形象动作,表现或跳出水面、或钻入水底或舒展身子、或摇摆尾巴,此时,鱼儿在数百点护灯火花的映衬中奔游回旋,鱼贯欢舞,将表演推向了高潮。轰起一片欢腾后,鱼儿游成“八”或“天”“下”“太”“平”等字样结束。

2、表演动作:无为鱼灯的表演动作主要有游场(又名绞丝)、比翅、结蒂归总、金钩挂月(分单双挂月、四挂月、八挂月)、套金钱(分长套金线、圆套金线)、夹泥巴阵、海棠花、单跳、双跳、打抖、内戏水、双戏水、外戏水、单叠子、一字龙门阵(又名探青)、金龙抱柱(又名攒青)、抡花、十字插花、擂沙(分单擂沙、双擂沙)、小螺丝旋顶、大螺丝旋顶(又名单凤朝阳、独占鳌头)、鹞子翻身、古树盘根、争食得食、黑月吞白月(又名乌云盖顶)、亲嘴、荷花阵、沿口、攒角、兔子过河、五子梅花阵等。 

3、表演道具:传统的无为鱼灯主要由八条鱼组成,即头红(鲤鱼)、二绿(鲲子)、三黄(鳇鱼)、四黑(乌鱼)、五金(金鱼)、六鲢(鲢鱼)、七鲫(鲫鱼)、八鳜(鳜鱼)。在八条鱼中,鲤鱼是鱼中之王,也是领头鱼,一红、二绿、三黄、四黑,则各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五金、六鲢、七鲫、八鳜,是以谐音象征“今年吉贵”,八条鱼的寓意连接起来便是“四季如意,今年吉贵”,象征吉祥如意、年年有余的好彩头。

制作工序

无为鱼灯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需要以生长期十年以上的江南毛竹为原料,选好材料后,要经过破篾、削结、分层等程序,才能制作出完整的鱼灯。

传承保护

无为鱼灯的纹样丰富多彩,从纹样的素材、色彩搭配以及纹样组合都显示了人们的审美喜好,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无为鱼灯作为一种保留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态遗存,构成了人们的精神依靠和信仰追求,传承着无为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

2011年5月23日,灯舞(无为鱼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无为县文化馆获得“灯舞(无为鱼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代表性传承人

任俊堂,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分享:
通信地址:中国 四川 自贡市 自流井区公园路6号 丨 联系电话:0813-2118550 丨 联系邮件:zgcdbwg@163.com 丨 纪检监察电话:0813-23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