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舞贺冬奥”国家级非遗涉灯类传统体育传统舞蹈项目线上展示活动之十九:曲周龙灯

   发布时间:2022-2-22   来源:中国彩灯博物馆

历史起源

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据传,宋代曲周县十年九涝,禾稼欠收,当地农民贫困交加。为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特地制作了一条体内燃灯的龙,起名“龙灯”,舞动起来以表对龙王的崇仰。其后形成元宵舞龙灯的习俗,代代相传。曲周龙灯最初兴起于曲周镇的东街村、南甫村,之后扩展到十个村落,而以东街村的龙灯为典型。

文化特征及内容

龙舞表演基本在夜晚进行,表演开始,鼓乐手敲锣打鼓,纸糊的鱼、鳖、虾、蟹、河蚌等水族在龙前引领,打开场子。而后十个舞龙人随着鼓点摆开架势,大红蜘蛛上下蹿跳,龙头紧咬蜘蛛不放,龙身一节牵一节划着倒弧舞动起来,场面火爆而热烈。龙灯内点燃的油捻映照着随舞蹈而跳动的鳞片,呈现出或明或暗的效果。持火把人舞动烟火,冒出带着浓重烟雾的火球,给整个表演笼罩上一层神秘朦胧的色彩。

舞蹈特色

1、表演形式:

曲周龙灯舞法多变,有游龙、钻龙、滚龙、眺龙、盘龙头、盘龙尾、狂舞、二龙戏珠、群龙争霸等十多种舞法。

游龙为开场序幕,舞龙人跑步入场,高擎龙灯,上下起伏,左右冲突,借以打开场子。钻龙是舞龙人依次从龙下钻过,使游龙伸缩开合。滚龙是舞龙人手举龙灯在地上翻滚。跳龙是舞龙人手举龙灯依次从龙身上跳过。盘龙头是舞龙人高叠罗汉,龙头置于顶端,形同仰天长啸,欲一飞冲天。盘龙尾技法与盘龙头相同,但龙尾在上,龙头俯地,状为探海吸水之姿。狂舞较为精彩,舞龙人用尽臂、腰、腿全身力气,左右挥舞,使龙上下翻飞,左右旋转。两条龙灯龙头相对而舞,共戏龙蛛,称为“二龙戏蛛”。多条龙灯相聚共舞竞技,一比高下,称为“群龙争霸”。

2、音乐特点:曲周龙灯伴奏乐器有:直径约1米大鼓一面、大锣两面、大镲两副、中镲两副、钹一副。在表演游龙、盘龙、滚龙时,乐器伴奏节奏较慢,音量中等;狂舞竞技时,乐器伴奏节奏较快,鼓手双槌用力击鼓,锣钹重力相伴。

3、服装特征:曲周龙灯舞龙人多为男性,上身着黄绸中式上装,下身着黄绸灯笼裤,黄巾包头,脚穿布制马靴或运动鞋。整体打扮刚健勇武,斗志昂扬。

4、表演道具:曲周龙灯由龙角、龙眼、龙尾等部位构成。龙角用竹篾制成,长盈尺,上尖下粗;龙眼旧时多用猪膀胱,之后多用500度电灯泡代替;龙须用散麻染成绿色,长二尺许;整个龙身用绳索串联上百个竹圈制成,竹圈直径30-40公分,每间隔二米左右下设一把手,少至七把,多至九把;龙鳞用窗户纸染就,若是水龙染成蓝色,若是火龙染成红色;龙尾长一米左右,用麻绳束就;龙的总长度在15米-25米之间;龙体内的灯,系用纸绳先搓成半尺长的捻子再入锅用动物油熬制,牛油用的比较多,其亮度大且不易熄。整个龙的造型特点是:角犀利、目生光、张巨口、须飘拂、身蜿长。

曲周龙灯舞龙时,通常有一人舞蜘蛛相配合,蜘蛛大如球,用铁丝网制作,外罩红纱,内燃油捻,下设把手。

此外,为了渲染气氛,增强魅力,还多用鞭炮、礼花相配合,同时有一二人撒放“烟火”,系用黄香、谷糠配制而成,撒放时火光照天、烟雾缭绕。

传承保护

1、传承价值:

曲周龙灯是汉民族龙灯舞的典型代表,曲周龙灯的发展变化对于研究中国“龙文化”和社会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制作技艺方面,曲周龙灯集传统造型艺术、剪纸艺术、彩绘艺术、糊裱艺术于一体,在表演技艺方面,曲周龙灯舞法复杂多样,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艺术价值。

曲周龙灯的造型、彩绘、舞技及其内涵都以汉族文化为依托,被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评定为“汉民族龙灯代表”,同时,曲周龙灯填补了中国圆身纸龙灯的空白。

2、传承状况:

因经费短缺、制作和演出无保障、后备人才缺乏等缘由,曲周龙灯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亟待抢救。

3、保护措施:

2008年6月7日,龙舞(曲周龙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4。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曲周县文化馆获得“龙舞(曲周龙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近些年来,曲周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了曲周龙灯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继承和发扬,特举办了曲周龙灯制作和表演培训班。参加授课和培训的人们来自各个乡村,授课老艺人年龄最长的高达81岁,学习龙灯表演的小学员最小的仅6岁。进而让更多的孩子们零距离触摸龙灯,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社会影响

1982年,曲周龙灯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确认为汉民族龙灯代表,在京展出并收藏。

1989年,曲周县文化馆制作曲周龙灯新龙一条,送京收藏。

1985年,曲周龙灯到美国展出并表演。

2006年元宵节,曲周龙灯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专题播放。

2019年4月7日,曲周龙灯参加了江苏省无锡市“2019大运河文化带龙舞精英赛”,获得优秀表演奖。

代表性传承人

郑玉华,男,出生于1939年2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曲周县申报,项目名称:龙舞(曲周龙灯)。

 



分享:
通信地址:中国 四川 自贡市 自流井区公园路6号 丨 联系电话:0813-2118550 丨 联系邮件:zgcdbwg@163.com 丨 纪检监察电话:0813-2303404